需要我们的帮助?请搜索。

智能传感和创新通讯技术交流对接会圆满结束

2020年12月4日下午,由南方科技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主办,南方科技大学技术转移中心、香港理工大学企业发展院承办的“智能传感和创新通讯技术交流对接会”顺利举办,近百位来自传感设备研发/制造企业、通讯互联网领域等企业的相关专家及技术人员以及创投机构的代表齐聚一堂,针对智能传感最新技术动态和应用提升实践进行探讨和交流,围绕传感技术的应用场景和产业化路径进行圆桌对话,致力于探索传感器与创新通讯技术助推智能化产业发展之路。会议由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助理廖骁主持。

▲大合照


主持人廖骁.jpg

主持人廖骁


南科大技术转移中心代理主任、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讲席教授孙小卫首先致辞,他介绍了我校科技成果转化情况,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研创新、产学研体系建设等情况。他表示,此次对接会的举办,为我校传感技术领域科研人员与科技企业、创投机构面对面交流创造了机会,为进一步推动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搭建了服务平台。

孙小卫致辞


香港理工大学企业发展院王家达院长通过线上方式为会议致辞,他期待未来能开展更多交流对接活动,促进企业与高校的沟通交流,实现精准对接,促进科技成果落地,实现高校研发与企业合作的双赢。

会议邀请我校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讲席教授王太宏,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讲席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杨双华,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助理教授张进分享了各自领域最前沿的技术成果。分别为:基于超敏感探测的多传感融合技术与人体体征信息感知、低功耗广域物联网通讯技术、基于毫米波和超声雷达的非接触智能感知。通过线上方式邀请了香港理工大学电机工程学系副教授及副主任林国豪,光子仪器学讲座教授靳伟,他们分别带来了基于智能材料的传感器技术,高灵敏光纤气体传感技术演讲议题。
      王太宏推荐了基于超敏感探测的多传感融合技术与人体体征信息感知项目,介绍了传感制造设备的技术先进性,该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抗干扰等特点,能很好地应用于应急产业、环保产业及无人驾驶领域。

王太宏演讲


林国豪带来基于智能材料的传感器技术演讲议题。针对技术的原理、成熟性、先进性及该技术所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介绍。

林国豪演讲


杨双华演讲议题为低功耗广域物联网通讯技术,围绕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及现状进行分享,他重点介绍了低功耗广域网/LoRa技术及其应用,例如LoRa火灾报警器及一键报警装置,目前该技术已经在深圳南山区实现产业化。

杨双华演讲


张进推荐了基于毫米波和超声雷达的非接触智能感知技术,该技术优势在于应用场景多样、私密性强、不受环境限制及被动式连续监测。可应用于智能家居、医疗健康、智能交通及工业检测等方面。例如,3D人体骨架分析,身份识别与身份认证,智能交通下的车辆速度、类型、数量识别等场景。

张进演讲


靳伟带来高灵敏光纤气体传感技术演讲议题。他表示该技术可以测试一氧化碳等不同气体的浓度、热量,而且具有测试速度快、灵敏度高等特点,该技术目前比较成熟。

靳伟演讲


专家们精彩的演讲、一项项应用前景极佳的科研成果,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高度关注与赞赏,双方针对技术难题、应用前景等进行现场答疑与探讨,激发了进一步交流与建立合作的意愿。

     圆桌对话环节

     会议特别邀请了奥比中光研究院、3D 视觉实验室主任元芳,互喜控股董事长李玉廷,HAX项目合伙人Ji ke,杨双华教授,靳伟教授参与了圆桌对话,廖骁担任主持,针对传感技术的应用场景和产业化路径进行深度探讨,分享了从投资机构及企业等不同角度看待科研技术的市场价值、应用前景等观点。

▲圆桌会议


其中,各嘉宾围绕技术投资价值展开热烈探讨,李玉廷表示,企业与大学的合作关系已形成常态化趋势,以投资机构的角度来看,一项技术是否值得投资,主要在于技术的可靠性、是否能大规模应用,企业不会盲目投资,要确保项目能实实在在产生效益,具有变现能力,有市场、能产业化,能产生投资回报,这是投资一项技术的时候需要考虑的。另外,企业与科研机构的配合也是一个长期合作的关系,需要不断磨合、加强沟通了解,相互信任。 Ji ke则强调公司的成熟性对于技术成功产业化的重要性,同一项技术,在不同公司的转化情况也有所区别,往往成熟的公司更能帮助技术实现产业化。针对靳伟提出的学生毕业后不愿到企业就业的问题,嘉宾们表示,可以借鉴英国的做法,企业与政府共同探索一些可行机制,例如,政府可以采取对一些创业项目进行补贴,减少创业的负担等措施。

 最后,各位嘉宾表达了对传感技术未来十年二十年的期望,期待传感器技术越来越成熟,替代人的感受能力、脑电波分析等,今后与AI的结合也是一个发展方向,也希望科研机构能与企业联系越来越紧密,更好实现技术转化落地,造福人类,带来更多便利。
      会后,技术转移中心将持续跟踪,推进落实对接会之后的相关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