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我们的帮助?请搜索。

打造产教融合示范区,我校成功举办南山区第一届“博揽英才”校企产学研合作峰会


202112月17日,由南山区人民政府和南方科技大学共同主办的2021年南山区第一届“博揽英才”校企产学研合作峰会在深圳人才公园求贤阁成功举办。我校学术副校长兼教务长张东晓、电子与电气工程系讲席教授于明,南山区人民政府督查专员董少林,南山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力资源局局长陈新生等领导嘉宾出席活动。


会议全景2.JPG

▲会议现场


活动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以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开展,为期一天。8所高校的50位相关领域院士、教授、博士,35家相关领域企业代表参会。通过主题演讲、圆桌对话、校企产学研对接等方式,致力于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展示高校科研院所最前沿技术以及信息技术、新材料能源企业的最前沿产品,共同探讨行业发展趋势,实现高校技术与企业需求面对面的精准对接,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


董少林 (3).JPG

董少林致辞


董少林致辞表示,南山区的发展,生动地诠释了“人才蔚起事业方兴”的道理,南山区是深圳的科技强区、创新高地,在南山,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呈现出头部企业、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共同成长、相得益彰的新发展格局。此次活动以校企合作为纽带,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两个领域开展,旨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同时为南山未来的产业发展夯实人才基础。他表示,今天的南山求贤若渴,我们将以最佳环境、最优政策、最好平台、最暖服务,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得好。


张东晓 (3).JPG

张东晓致辞


张东晓致辞谈到,南方科技大学致力于推动科研成果和实际产业需求的紧密结合,积极与各类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南山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入海口,与香港、澳门隔海相望,是深圳市高等科研院校和研发机构最密集的地区,也是高端人才最聚集的地区。今天我们在充分体现国家战略、深圳特色,充满了人才元素和创造力、想象力的深圳人才公园相聚,举办这场“博揽英才”校企产学研合作峰会,就是一次智慧对接,产学研合作交流的盛宴。希望大家积极踊跃分享观点,广泛对话,深入交流,共同发展,推动产学研用合作百花齐放。


拼图.png

主旨演讲:于明(左)、张东晓(右)


主旨报告环节,于明、张东晓分别以“星空互联 天地一体——来自星星的“列车”、“智慧能源技术”为主题,从研究背景、技术优势、案列解析、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多方面做报告,浪漫与科技的碰撞,技术与产业的结合,两位院士多维度、多视角生动全面地分享了各自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群英汇聚求贤阁、共话产业新未来

主题演讲结束后,由院士、教授、企业技术专家组成的豪华“智囊团”围绕“如何发展与5G/6G融合的卫星互联网络通信技术”和“新能源与碳达峰碳中和”两大主题,分别开展了2场圆桌讨论。  

于明院士、中山大学朱祥维教授、华南理工大学车文荃教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李挥教授、深信服集团谢全锋副总裁围绕“如何发展与5G/6G融合的卫星互联网络通信技术”进行了圆桌讨论。专家们从高校、企业等不同角度深入剖析了5G/6G与卫星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及广阔的前景市场。专家们纷纷表示,卫星互联网将是下一个创业风口,希望大家都能抓住机遇一起搭上这辆“来自星星”的列车,共创美好未来。


圆桌对话1.JPG


张东晓院士、深圳大学杨亚涛教授、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邱国玉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吴辰晔教授、中成空间周椤董事长以“新能源与碳达峰、碳中和”为题,参与了圆桌对话。专家们围绕“碳达峰、碳中和”这一方针提出的必要性分享了不同观点,同时专家们还探讨了企业如何实现与新能源与“碳中和、碳达峰”相融合等热点话题,专家们一致表示,新能源技术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必经路径,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与挑战。中国企业必须紧跟党的步伐,抓住政策,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注入更多活水。


圆桌论坛2.2.JPG


精准聚焦产学研、构建校企合作链

峰会下午,开展了“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和新能源”两场对接会,邀请了8所高校对口领域教授和博士以及中兴通讯、鹏城实验室、氢蓝时代等35家企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参加对接会。我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教授张殷乾、研究助理教授晏潇,深港微电子学院研究教授张国飙,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助理教授游昌盛参加了对接会并分享了各自领域的创新科研成果,分别为:“基于机密计算架构的数据流通服务平台”、“南方科技大学数据库团队”、“面向产业化的三维集成技术”、“先进通信与计算实验室”。项目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咨询了解,多家企业表达了合作意向。据统计,与会企业与高校教授、博士完成了51个产学研项目的深度对接。

此次活动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助力粤港澳大湾区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促进校企产学研深度融合。同时,也为我校信息技术、新材料相关领域的创新成果的转移转化提供了校企交流的平台,实现精准对接。





标签: 活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