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我们的帮助?请搜索。

我校成功举办“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研讨会”

2021年3月19日上午,我校举办“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研讨会”,会议由我校代理副校长赵予生做开场致辞,特邀分享嘉宾包括松禾资本创始合伙人厉伟、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科技成果与技术评估部副部长董红霞,以及清华大学技术转移研究院院长王燕。会议以闭门邀请制的形式,邀请了我校各院、系相关负责人、深圳本地各兄弟院校成果转化负责人共50余人出席会议,共同探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有效路径。技术转移中心主任张作泰主持会议。

▲张作泰主持会议


赵予生致辞时表示,南科大扎根深圳、立足湾区、放眼全球,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实施开放的成果转化政策,形成了完备的从产学研合作到技术转移的成果转化体系。但在探索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具体操作中,仍存在不少难点疑点。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必须全面贯彻科技成果服务于国家战略,应用于产业发展的要求,进一步推动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知识产权应用率。

▲赵予生致辞


技术转移中心廖骁博士提出几点思考,以一组产学研数据展开研讨,相比斯坦福等国际一流高校,国内一流高校的专利申请量远超于国际,但是我国专利申请量与成果转化率、初创企业存活率、科研实力不匹配。他以MIT校友1994-2014年创办的企业存活率低为例,引出如何提高初创企业存活率的思考。他提出了将深圳打造成为具有一大批高成长的硬科技独角兽企业和一大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并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之都”的愿景。他还简要介绍了我校产学研工作的规划,提出了未来开展工作的重点方向以及思考。

▲廖骁博士提出几点思考


厉伟以“科技创业的几点思考”为题,分享了投资者看科技成果创业的经典案例、董红霞深入浅出的介绍了“赋权改革工作试点”,王燕则从清华大学的实践与探索,分享了技术转移实操的经验。

首先,厉伟以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语言风格贯穿演讲,从创业风口、投资者看创业等角度分享了几点思考。他表示,国产替代、新基建、消费刚需已然成为创业风口。以投资者角度来看创业,要始终遵循相信、创新、趋势、资本、选择、方向与团队等几个要点。他强调,创业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科学家创业需要妥协,不能像做科研一样“较劲”。同时,创业团队的建设也很重要,要“会用人”,要注重团队的差异化多样化。最后,他总结,创业就如登山,在风险管控、合作共赢、做充分准备等有共通之处,我们必须要心存敬畏。

▲厉伟作主题分享


董红霞从赋权改革试点工作推进过程、政策解读、组织实施、问题解析四个方面解读了赋权改革试点工作。她回顾了职务科技成果相关转化政策发展历程,阐明了试点工作的主要目的,并针对重点及存在争议的政策条例进行深度分享解读。重点解读了试点主要任务: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长期使用权及落实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针对赋权条件和适用范围、赋权管理制度、收益分配、国资管理、试点年限、科技成果自主权、学校在已赋权科技成果中的定位、各方的权利和义务、权利赋予及权益分配等进行深度解读。以相关案列解析了成果转化流程、收益分配机制及赋予使用权。最后,她针对所有权赋予科研人员后,按份共有科技成果涉及的相关问题进行答疑。

▲董红霞做主题分享


王燕则从清华大学的实践与探索,分享了技术转移实操的经验。她首先肯定了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核心地位,在推动产业发展及变革的关键作用。阐释高校、政府、企业的创新三螺旋理论。指出影响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成效的主要因素为科技成果、转化机构、政策及外部环境,四者缺一不可。从科学研究、技术挖掘、技术评估、知识产权、技术熟化、技术推广、合作洽谈、审批签约、跟踪服务、收益分配等方面系统介绍了清华大学技术转移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她还介绍了清华大学成果转移转化方面的工作进展及多种转化模式。

▲王燕做主题分享


座谈交流环节,与会人员围绕专利申请前评估标准、权属改革和收益分配,产业技术研发支持,成果转化后续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同时,各高校分享了各自的先进经验和典型做法,分析了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座谈交流嘉宾拼图.png

▲与会人员探讨交流


张作泰总结发言表示,非常感谢三位嘉宾、各部门负责人及兄弟院校的精彩分享。通过本次研讨会,在技术转移方面坚定了大胆往前推,错了往回走的决心。希望各界共同努力,将高校、资本、产业等生态体系建设起来,打通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此次研讨会切实探讨了开展成果转化工作的现实难点,加强了成果转化管理部门与院系教授之间的相互了解。为我校贯彻实施国家大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精神指示,理清了高效开展相关工作的方向和路径。




标签: 活动新闻